3月12日晚7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腾讯会议平台举办了一场主题为“赓续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专题讲座。全国劳模、大国工匠李万君受教授邀担任主讲嘉宾,为全体思政老师和部分同学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思想盛宴。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于明艳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柳心欢致欢迎辞。
李万君,中国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转向架制造中心焊接车间高级工人技师。多年来,他坚守一线,苦练技术,屡屡攻坚克难,成为业内响当当的“高铁焊接大师”,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中华技能大奖等殊荣。
讲座伊始,柳心欢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李万君教授表示热烈欢迎和崇高敬意。她指出,劳模精神代表着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工匠精神则侧重于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从铁人王进喜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再到嫦娥团队、北斗团队,无数劳动者在各自岗位上无私付出,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激励着我们在困难面前毫不退缩,向着更高目标奋进。
李万君教授以自身37年焊接岗位的工作经历为线索,分五部分与大家分享了他的成长历程。他从一名普通的职高毕业学生成长为大国工匠、全国劳动模范,亲身参与并见证了我国高铁事业从无到有、从追赶到领跑的全过程。他讲述了自己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坚守初心,通过不断学习技术、参加技术大比武,逐渐成长为技术能手的经历。他强调,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只要执着追求,总会有收获。他还分享了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以及如何通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克服这些难题,为中国高铁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讲程中,李教授用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案例,深刻诠释了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内涵。他提到,在中国高铁的发展过程中,无数技术工人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对品质的极致追求,推动着中国高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增强了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他还讲述了自己在国际交流中的经历,强调了中国高铁在世界舞台上的领先地位,以及中国标准逐渐成为世界标准的自豪感。
讲座最后,李教授与参会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航空地面设备维修专业的陆晓宇同学提问:“您曾经多次强调执着追求理想,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青年面对技术工作的枯燥和物质回报的落差时会感到迷茫。您是如何看待技术岗位的社会价值认同问题,如何帮助青年在平凡岗位上找到使命感?”李万君教授回答道:“现在的年轻人条件优越,但社会是现实的,需要付出汗水和辛苦。希望年轻人珍惜当下,懂得感恩,树立小目标并执着追求。一个人最大的幸福不是拥有多少财富,而是在困难中不断成长,让人生更精彩。”
讲座在热烈互动氛围中圆满结束。通过聆听讲座,全体思政老师和学生们深受启发,纷纷表示要以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为指引,在学习和工作中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马克思主义学院 周文静
图:马克思主义学院 周琦